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,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,可延伸至降结肠,甚至整个结肠。病程比较长,经常性重复发作。此病见于任一个年龄,多数以二十岁至三十岁较多见。
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起到比较主要的原因,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后明显改善。有的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溃疡性结肠炎的起初表现有较多种形式。血性腹泻是比较多见的早期症状。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、便血、体重减轻、里急后重、呕吐等。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,虹膜睫状体炎,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。
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相关,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,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。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,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则比较明显。中毒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、发热和急腹症征象。由于频繁腹泻,肛周皮肤可有擦伤、剥脱。
除了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,一般起病缓慢,病情轻重各异。症状以腹泻为主,排出含有血、脓和黏液的粪便,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,并里急后重,排便后可获缓解。
暴发型较少见。起病急骤,病情发展迅速,腹泻量较大,经常便血。体温升高可达40℃,严重者出现身体中毒症状。疾病日久不愈,可出现消瘦、贫血、营养障碍、衰弱等。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,如结节性红斑、虹膜炎、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。
急性活动期发生,由于炎症波及结肠肌层及肌间神经丛,以至肠壁张力低下,呈阶段性麻痹,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大积聚,从而引起急性结肠扩张,肠壁变薄,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。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,中毒症状明显,伴腹胀、压痛、反跳痛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,白细胞计数增多。X线腹平片可见肠腔加宽、结肠袋消失等。易并发肠穿孔。
小肠炎。并发小肠炎的病变主要在回肠远端,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痛,水样便及脂肪便,使患者全身衰竭进度加速。息肉好发部位在直肠,也有人认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较多,向上依次减少。其结局可随炎症的治疗后而消失,随溃疡的形成而破坏,长时间存留可能会出现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