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热容易引起惊厥,尽早给予退热药物?
——错误!
发热其实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,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,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发热并不见得是件坏事,发热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,促进人体恢复健康,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当然,发热会使人体处于高代谢、高耗氧、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状态,尤其是持久的高热,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,使得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失常,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,甚至激发其他疾病的风险。
我们需要知道,处理发热的目的是什么——其实,我们所有的对症护理都是为了让人体感到舒适,让疾病能够向着好的方向转归。给予必要的降温措施,有助于增加人体的舒适感,但是对于发热的过度处理,也会增加人体的不适感,因此,发热时千万别走两个极端,在护理过程中,需要注意,我们并不是追求体温计上的那个数值迅速下降到正常值,而是要更多去关注孩子的精神和活力。
通常腋温38.5℃以上给予退热药物,这也并非全面,还要参考孩子当时的一般表现。
如果孩子的精神好、能吃、能喝、能玩,即使腋温38.5℃以上也还是可以考虑继续观察,暂时不使用退热药物;
如果孩子的精神不好,饮食不好,即使腋温38.5℃以下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;
如果是在发热的寒战期测得数值略有不到38.5℃,但那往往意味着体温可能继续迅速升高,而药物从服用到起效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,所以,你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和你以往护理的经验,考虑是否提前使用退热药物。
另外,任何指南都有适用框架范围,广义上的物理降温包括降低室温、保持通风等等,如果体温超过41℃就需考虑是否是中暑脱水等产热散热失调所引起的体温升高,这时药物降温通常没有效果,必须使用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,快速降低体温,并且尽快送往医院以免危及生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