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宝前两天打了疫苗,近期有些发热,到底是怎么回事?要不要紧啊?需要吃退热药吗?”
其实,接种疫苗后发热是很常见的现象,要了解它背后的原因,我们还得从发热是什么讲起。
1宝宝到底为什么会发热?
发热是机体对抗细菌、病毒或其它病原体的一种反应,发热时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“激活”,吞噬细胞活性增强,抗体合成增加,新陈代谢加快等等。
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抑制病原体的生长、繁殖,因此发热是人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。
发热是人体正常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,有利于患儿恢复。
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,例如各种细菌、病毒的感染,有时接种疫苗也会导致发热。
2疫苗引起的发热有何特点?
一般来说,接种疫苗导致的发热有区别于其它类型发热的特点。
疫苗中的成分有时会导致宝宝一过性的发热,但发生率不高,热度通常不超过38.5℃,且持续时间短,一般来说不会引发其他疾病,因此,并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。
接种灭活疫苗后4-24小时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,一般可能持续1-2天,很少有超过3天。
接种减毒活疫苗,如麻疹疫苗、水痘疫苗等,疫苗中含有的病毒成分会在体内增殖,引起轻度的感染现象,也可能引起发热。
减毒活疫苗引起的发热出现较晚,通常在接种后7-12天左右发生,持续1-2天即消退。
3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如何处理?
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单纯发热而无其他症状,体温在38.5℃以下时,一般不需要采取任何处理,必要时适当休息,多喝水,注意保暖,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即可。
如果宝宝热度较高或精神状态不好,可适当服用对乙酰氨基酚(泰诺林)或布洛芬(美林)来退热降温,降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。
如果宝宝出现高热、持续不退或还有发热之外的其他症状,就要高度怀疑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,应及时就医,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