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又要来临了,一些宝宝在上幼儿园的家长又天天担心,幼儿园的宝宝有人感染手足口病。比较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,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天天在一起学习,吃饭,玩玩具等,是手足口病病毒喜欢的传播方式,加上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比较低下,是容易感染一些疾病。那么,今天带大家来重温一些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知识。一起看看吧。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
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以发热、口腔粘膜疱 疹或溃疡、手、足、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,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如脑炎、脑干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。
二、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?
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。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,以肠道病毒71型(EV71)、柯萨奇病毒A16型(CV-A16)、柯萨奇病毒A6型(CV-A6)、柯萨奇病毒A10型(CV-A10)常见,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-A71感染所致。
三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是什么?
(一)传染源
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流行期间,患者是主要传染源。患者在发病1~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,约3~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,疱 疹液中含大量病毒,破溃时病毒即溢出。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。
(二)传播途径
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,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;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;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(三)易感人群
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,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,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:1,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,因此,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≤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,4岁以内占发病数85%~9 5%。
据国外观察报告,在人群中,每隔2~3年流行一次,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,易感者逐渐积累,达到数量时,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。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,散发病例不断,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,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。
以上就是关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相关介绍。手足口病发病一般都是比较突然的,一般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会出现发高烧,头痛、咳嗽、流涕等类似于国民的症状表现,所以在初期很多人会当成感冒进行治疗,但是如果患者体温持续不退,那么就要注意了,这可不是感冒。